" />
錢穎一院長在發布會上發言
清華大學(招生辦
清華大學招生辦
聽眾:48335人
+收聽已收聽
最新消息 2011年4月12日 11:36
#清華大學高考招生咨詢#清華大學全國統一招生電話是010—62782051和010—62772737。大家也可以登錄清華大學的本科招生網http://url.cn/1EcwxP 查詢相關信息。感謝各位騰訊網友參與互動,最后預祝各位學子能夠圓夢高考,金榜題名。更多
)經濟管理學院錢穎一院長在清華EMBA全新課程體系發布會上發言實錄
各位媒體界的朋友們:
今天,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發布清華EMBA全新課程體系。這是清華經管學院開辦EMBA教育十年來第一次系統性地更新課程體系,是清華經管學院在EMBA教育新十年開始之際推出“清華EMBA創新發展2012計劃”六項改革中的核心內容。
一、計劃背景
今年是清華EMBA的十周年。清華EMBA在第一個十年中從誕生到壯大,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獲得了國內外的高度認可。我舉兩個例子。今年9月21日,首屆清華EMBA學生—EMBA02-A、B兩班100多名校友舉辦了十周年慶典。同學們用“兩年同學情、十年師生誼、一生清華緣”來概括他們的清華EMBA經歷。這是清華EMBA校友對清華EMBA辦學高度肯定的一個縮影。今年10月15日,英國《金融時報》全球EMBA排名公布,清華與INSEAD聯合舉辦的EMBA國際項目全球排名第四,國內第一。這是國際社會對我們清華EMBA辦學的高度肯定。
今年又是清華EMBA新十年的開始。經過十年,我們有了4千余名校友和在校生、一支高水平的教師隊伍、一個強有力的管理團隊、一套可操作的辦學經驗,以及一個優良的社會聲望。同時我們也看到,世界的經濟格局和中國企業的狀況發生了深刻變化,EMBA學生群體的要求越來越高,EMBA教育市場競爭也越來越激烈。所有這些都要求我們必須繼續改革,創新發展。
自今年5月19日學院紀念清華EMBA開辦十周年大會至今,學院EMBA教育中心先后召集了十次專題研討會,邀請了各類相關人士系統探討新十年的清華EMBA教育。在認真研討的基礎上我們制定出了“清華EMBA創新發展2012計劃”。這個計劃包括招生推廣、課程體系、教學手段、校友活動、后EMBA項目、以及國際項目等六項配套措施,而它的核心就是清華EMBA全新課程體系。
二、課程體系
清華EMBA全新課程體系是經過一系列深刻思考后的結果。清華以及中國其他第一批開辦EMBA教育高校的EMBA課程體系是在2002年建立的,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當時中國的MBA課程體系。經過這十年的經驗與探索,我們對EMBA學生群體的需求有了更全面的認識。我們的EMBA學生與MBA學生有很大不同。MBA學生平均年齡30歲左右,而EMBA學生平均年齡40歲出頭。我們的MBA項目的定位是培養未來領導者。而我們的EMBA學生多數已經是領導者,需要的是再提高。所以,EMBA學生需要的是思考大問題:宏觀問題、戰略問題、領導問題、倫理問題等,而主要不是技術層面的問題。我們參考過國外商學院EMBA課程,但發現那里的EMBA課程與MBA課程并無二致,對我們的參考價值不大。所以,我們必須創新,設計出適合于中國EMBA學生群體的全新課程體系。
經過反復研討,我們最終確定了清華EMBA全新課程體系的主體分為四大模塊,我們分別命名為“天”、“地”、“人”、“通”。清華EMBA的所有課程,無論是必修課還是選修課,都放置于這四個模塊之中。我們認為,這是一個適合清華EMBA學生高度的課程體系。同時,它又映照中國文化傳統,便于記憶傳誦—— “天”、“地”、“人”、“通”——簡明、上口。
我下面來具體講解這個全新課程體系中四大模塊的含義和期望達到的境界。
“天”是指企業經營的宏觀環境,包括經濟、金融、政治、法律、社會等各方面。企業領導者必須充分理解企業的經營大環境,這是企業成功的首要要素。“天”模塊要達到的境界是“天時”,要知曉“天時”。
“地”是指企業經營的管理之道,包括戰略、財會、營銷、運營、信息技術等各種企業管理要素。企業領導者應該具備系統的、最前沿的管理思想和手段,方能領導企業成功。“地”模塊要達到的境界是“地利”,要把握“地利”。
“人”是指企業領導者的領導力,也涉及企業倫理與社會責任。領導力是科學,也是藝術,它是與人打交道的學問。人的因素是企業成功的根本之道,在中國的文化環境中尤其如此。“人”模塊要達到的境界是“人和”,要創造“人和”。
“通”模塊要達到的境界是“會通”:古今會通、中西會通、文理會通、商工會通,因此要“會通”八方,八個方面分別是:古、今、中、西、文、理、商、工。根據清華教授、歷史學家何兆武的研究,會通是清華歷史傳統中的特殊風格。在本科教育中,我們強調“通識”,在本科后的研究生階段,包括EMBA的階段,我們強調“會通”。“會通”是“通識”的升級版,會通幫助領導者開闊眼界,擴大胸懷,交叉整合,融會貫通。
這樣,“天”、“地”、“人”、“通”這四大模塊就構成了清華EMBA全新課程體系。清華EMBA教育希望帶給企業和企業領導者的新境界是:“天時”、“地利”、“人和”、“會通”,并要做到:知曉“天時”、把握“地利”、創造“人和”、“會通”八方。清華EMBA全新課程體系傾力打造的是:知曉“天時”有高度,把握“地利”有深度,創造“人和”有溫度,“會通”八方有廣度。這樣一個全新課程體系和它所要達到的新境界,不僅滿足清華EMBA學生的需求,也彰顯清華EMBA項目的獨特優勢。
“天”、“地”、“人”、“通”這四大模塊是主干,除此之外清華EMBA全新課程體系還有四個環節配套,它們分別是:1)拓展和管理實戰模擬;2)移動校園;3)海外研學(自選);以及4)畢業論文。學生只有通過四大模塊中至少32學分的課程和以上的四個環節,才能取得清華EMBA學位。因此,清華EMBA教育是一個精心設計、豐富充實、和嚴謹完整的教育體系。這樣的清華EMBA全新課程體系稱得上是一個世界一流、中國特色、清華風格的EMBA培養方案。
三、課程內容
我們現在進一步來看這個全新課程體系中的內容。在國家規定的EMBA學位必須完成的32學分之中,我們設計了至少22學分的必修課,其中“天”模塊至少6學分,“地”模塊至少6學分,“人”模塊至少6學分,“通”模塊至少4學分。除此之外的10學分選修課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任意選擇。
“天”模塊中的課程有《中國經濟與金融》、《中國法治與政治》、《金融市場與投資決策》、《中國經濟前沿問題解讀》、《中國社會前沿問題解讀》、《新時期中國的國際關系》等。“地”模塊中的課程覆蓋了管理職能中的各種要素,有《財務會計控制》、《營銷管理》、《戰略管理》、《運營管理》、《信息戰略與管理》、《營銷前沿理論與應用》、《動態競爭與企業轉型》等。“人”模塊中的課程有《思維、決斷與領導力:組織的人性面》、《組織行為》、《管理溝通》、《領導藝術》、《經理人激勵》、《家族企業公司治理》等。“通”模塊中的課程最具創新性,包括《清華探究》、《行知中國》、《大歷史觀:從諸子爭鳴到新文化運動》、《中西文化:跨越與回歸》等。
清華EMBA全新課程體系是一個基于學院與大學融合的平臺,充分體現了清華作為一個綜合性大學,經管學院作為一所大學中的商學院的優勢。新課程的設計與建設還有除經管學院外清華大學內的多所學院的積極參與,包括人文學院、社會科學學院、法學院、公共管理學院、美術學院、醫學院、信息科學技術學院、環境學院、土木水利學院、機械工程學院等。
下面我特別介紹這次新開的三門課程,分屬“天”、“人”、“通”模塊。
第一門是“天”模塊中的《中國法治與政治》,這是清華法學院和公管學院聯合參與設計的。我們學院長期開設《中國經濟與金融》(原名《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與實踐》),主要是介紹在國際視野中的中國宏觀經濟和金融的發展歷史、現狀和未來。我們意識到,作為企業領導者,除了經濟與金融環境之外,也應該從歷史和國際比較的視角來理解中國法治和政治改革的歷程和現狀。這門課程的法治部分由清華法學院院長王振民講授。他將系統講授法治概念與法治精神、法治與近現代強國的崛起,當代中國法治道路之路探索,以及中國憲法和憲政的發展。這門課程的政治部分由清華公共管理學院院長薛瀾講授。在介紹政治學基本概念及分析框架的基礎之上,他將講述中國傳統政治思想及制度、西方近現代政治思想及制度、中國近現代政治發展,以及當代中國政府與公共政策。這門課將在2013年開出。
第二門是“人”模塊中的《思維、決斷與領導力:組織的人性面》。這是由我們學院通過整合過去的若干門課、并借鑒哈佛商學院和斯坦福商學院相關課程中的領導力與倫理相關內容而形成的一門新課程,將由經管學院黨委書記楊斌教授講授,在2013年開出。作為由人組成的組織,有很多豐富和復雜的特征。社會學、心理學、政治學,特別是倫理學,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人性的多維度,練習和提升企業領導者每日決策和選擇中所包括的批判性思維(求真)、創造性思維(求異)、情境性思維(求可行有效)、以及倫理性思維(求公平公正)。它有助于發揮對于企業領導者非常關鍵的八大能力:戰略思維能力、組織洞察能力、權力駕馭能力、激勵影響能力、使命愿景能力、教化培育能力、變革再造能力、以及危機應對能力,從而領導組織戰勝不確定性的內外部挑戰,成就卓越的領導者和基業長青的偉大公司。
第三門是“通”模塊中的《清華探究》,它已于今年11月22-23日、11月29-30日兩次開出。清華2012年秋季入校的EMBA12-F班和12-E班同學分別成為該課程的第一、二批學生。該課程一次共兩整天,包括四大模塊、兩個院士專場課堂、八個重點實驗室、十大校園風物,近二十位來自清華多個院系的教師參加講授研討。同學們分成小組輪流走進實驗室,在現場體驗式教學中觸摸科技前沿新知。文科與理科的交叉整合,管理與技術的融會貫通,形成強烈沖擊。在清華人文歷史探究模塊中,主講老師黃延復先生84歲高齡,是清華大學校史研究學者,從1950年考入清華大學后一直沒有離開過清華園。黃先生帶領同學們游走校園,對園子里的人物、歷史、軼事等如數家珍,博得同學們陣陣喝彩。在接下來的《清華人文精神與校園風物》專場講座中,黃老先生繼續為同學們解讀清華傳統精神:“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東西文化,薈萃一堂”。
四、名師授課
一個好的課程體系,還需要有名師來講授,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在我們設計全新課程體系的同時,我們花更大力氣請來名師為EMBA全新課程體系開課。為我們EMBA項目授課的教師由三個部分組成:清華經管學院的教師、清華其他院系的教師、以及清華之外海內外的專家學者,可以說是名師云集。
多位清華經管學院的教師參加EMBA課程的授課。我和弗里曼講席教授李稻葵共同講授《中國經濟與金融》;清華同方講席教授魏杰講授《中國經濟前沿問題解讀》;學院黨委書記楊斌教授講授《思維、決斷與領導力:組織的人性面》;以研究公司治理知名的寧向東教授講授《家族企業公司治理》;以研究商業模式知名的朱武祥教授講授《行知中國》;學院兼職教授、國資委前主任李榮融講授《搞好企業的實踐與思考》。
為EMBA授課的清華其他院系的教師有:法學院院長王振民教授和公共管理學院院長薛瀾教授共同講授《中國法治與政治》;社會學系教授孫立平講授《中國社會前沿問題解讀》,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閻學通教授講授《新時期中國的國際關系》;心理學系系主任彭凱平教授講授《管理溝通》;歷史系教授秦暉講授《大歷史觀:從諸子爭鳴到新文化運動》,國學研究院副院長、哲學系教授劉東講授《中西文化:跨越與回歸》。參與講授《清華探究》的清華教師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物理系教授范守善,中國工程院院士、自動化系教授吳澄,機械工程學院教授盧達溶,醫學院教授劉靜,土木水利學院教授張建平,美術學院教授蔡軍和劉新等。
為EMBA授課的還有來自海外知名商學院的多位著名教授。比如,美國佛吉尼亞大學達頓商學院戰略學講席教授、美國管理學會(AOM)現任主席陳明哲講授《動態競爭與企業轉型》;美國佛羅里達大學沃靈頓商學院市場營銷學講席教授謝勁紅講授《營銷前沿理論與應用》;法國巴黎高等商學院(HEC)的世界知名戰略管理教授Pierre Dussauge講授《戰略管理》。
正是因為清華EMBA課程由這么多名師來授課,才得以保障出眾的效果。
各位朋友們,“清華EMBA創新發展2012計劃”的全新課程體系是一個有思想、有理念、有方案、有落實的計劃,并且已經開始取得很好的效果。一個例證就是在上個月第一次開出《清華探究》課程之后同學們的反饋。在課程結束的當天晚上,班級主管老師收到了一條來自EMBA 12-F班班長的短信,對這門新課給予了高度評價。短信中說:
“《清華探究》是極其好的一門課程。這不是我的結論,這是同學的共識。學習了知識,促進了多學科交流,充分體現了人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融匯貫通。吸收了清華精神,培養了文化底蘊,促進了產學研合作交流。我們為能選擇水木清華,為能投身于經管學院各位老師門下求學而感到無尚光榮和自豪。學而時習,溫故知新,是為高格。感謝老師們的付出和努力。”
清華EMBA教育同清華經管學院的其他教學項目一樣,長期以來形成了“踏踏實實辦學,認認真真做事”的風格。特別是今年,我們抓住EMBA十周年的契機,認真反思和總結,積極思考和創新,終于推出了清華EMBA的全新課程體系。我們對這個課程體系有充分的信心,相信它不僅為清華EMBA輸入了新的活力,也會對中國EMBA教育有所推動和引領。
最后,我衷心感謝各位朋友長期以來對清華經管學院,對清華EMBA項目的關注和支持。讓我們一起為推動中國EMBA教育事業的創新發展作出貢獻。
謝謝大家。
EMBA是什么——是升華更是一種寶貴經歷 商院關注:高考催生EMBA報名熱 光華EMBA“后錢荒時代的實體經濟困局”成功舉辦 清華2013年將首期舉辦MBA管理精英課程班 人大商學院EMBA獲評中國市場最具領導力EMBA 清華大學2014年工程管理碩士(MEM)招生簡章 |
鄭州華章MBA培訓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