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產能過剩,多元化戰略如同用“化療”對付癌癥,副作用驚人;并購重組的交易成本很高,可行性卻偏低……企業必須著力尋找細分市場的避風港,不可以一味等待政策,固步自封。
近來,大家熱議“李克強經濟學”,其中一個關鍵出發點,是我國很多產業存在產能過剩,這嚴重影響了國民經濟的健康。傳統產業如鋼鐵、化工、服裝加工,或高耗能高污染,或處于價值鏈底端;同時,戰略性新興產業也迅速飽和,包括光伏、風電、生物制藥等,在前些年各級政府主導或推動下,一擁而上,惡果開始顯現。
一些處于產能過剩行業的企業,認識到戰略轉型的迫切性,開始主動求變。因為在“李克強經濟學”里,各種優惠的政策、銀行貸款,不會再像以前那樣源源不斷。然而,企業的有效選擇似乎并不多。除了主動退出夕陽行業,不少企業想到了多元化。中聯重科面對工程機械產能過剩,決定多元化戰略轉型,由工程機械板塊一枝獨秀,轉為工程機械、農業機械、環衛機械、重型卡車、金融五大板塊齊頭并進。然而,多元化戰略如同用“化療”對付癌癥,良莠不分,副作用驚人,在目前整體經濟不景氣時尤其要慎用。
更靠譜的做法,是通過持續的創新,去發現新市場、新模式。早在2009年,水泥業就被發改委確定為“六大產能過剩行業”之一,但由于各地方政府舍不得關停,沉疴難返,產能一直有增無減。但北京金隅集團近日表示,通過技術革新,已將傳統水泥產業轉變為“水泥制備、協同處廢、余熱發電及下游產業”幾位一體的生態環保型新興產業,在京的九條生產線可以消納幾乎所有類型的廢棄物。
全行業的產能過剩,要求企業著力尋找細分市場的避風港。服裝業曾是“中國制造”的代名詞,過去意味著貼牌生產和低附加值,眼下則是剩余產能的重災區。但是,不少服裝企業正在擺脫低端定位或外貿加工的模式,打造自有品牌瞄準高端或細分市場,比如前一陣轟動全國的“例外”品牌。在北京,細分市場上的知名品牌,例如針對女性的藍地、玫爾美、朗姿等,年銷售已經超過5億元。南方的一些品牌,如雅瀅、江南布衣等,更達到20億元的規模而不衰。
面對產能過剩,國有企業也開始行動。國企因為獲取資源和資金的能力得天獨厚,往往充當行業產能擴張的急先鋒。但是,“李克強經濟學”所強調的去杠桿化,控制投資額,對國企是一聲特別的警鐘。美國《大西洋》月刊就認為,新思路也許會刺激非國有企業實現增長。
神華集團頗有預見,升級產品從而升級產業,從煤炭開采這一初級業務出發,通過收購國家電網的煤電一體化業務提升煤炭產品的附加值,又通過研發煤制油、煤制氣,以及烯烴類產品項目,有望轉型為新型的煤化工企業。
國企的這些重大舉措,遙相呼應今年1月由工信部、發改委、國資委等提出的方案,即以“戰略重組”來應對九大行業的產能過剩,包括汽車、鋼鐵、水泥、船舶、電解鋁、稀土、電子信息、醫藥、農業等。這九大行業共有約900家上市公司,占到目前A股上市公司的一半。目標是到2015年,前十大企業的市場份額之和大幅上升,比如在汽車、鋼鐵、電解鋁行業,分別要達到90%、60%、90%。對照眼下的市場集中度,這樣的目標顯然極具挑戰性,反映了決策層將產能過剩,主要歸咎于過于分散的市場份額和決策。
這種認識,沒有抓住主要矛盾,與計劃經濟的理念暗合,卻與市場經濟的原則相抵牾。眾所周知,并購重組的交易成本很高,可行性卻偏低。比如,6月底本來是各行業上報過剩產能的時限,但各地為趕末班車,水泥生產線不減反增。千里之行,出發就遇難題。就算最終能促成若干個行業巨無霸,由于行政性介入在所難免,結果大概會和當年上汽和南汽的合并差不多:創造價值難,毀滅價值易。
對企業而言,風雨飄搖之中,必須堅定信念,自助者天助,以創新手段找到新的增長點。如果一味等待政策,固步自封,將會一誤再誤,被動成為整合潮中的一員。
長江商學院發布2014級MBA招生政策 長江商學院新一屆MBA校友會首次活動舉辦 MBA培訓案例:多元化后的順豐還能傳奇多久 |
鄭州華章MBA培訓中心 |
下一篇: 在職研究生群體四重困境深度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