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國有句俗話,叫做“一勤天下無難事”。唐朝大文學家韓愈也曾經說過;“業精于勤”。這就是說,學業方面的精深造詣于勤奮好學。勤,對好學上進的人來說,是一種美德。我們所說的勤,就是要人們善于珍惜時 間,勤于學習,勤于思考,勤于探索,勤于實踐,勤于總結。看古今中外,凡有建樹者,在其歷史的每一頁上,無不都用辛勤的汗水寫著一個閃光的大字――“勤”。
勤出成果。馬克思寫《資本論》,辛勤勞動,艱苦奮斗了四十年,閱讀了數量驚人的書籍和刊物,其中做過筆記的就有一千五百種以上;我國歷史巨著《史記》的司馬遷,從二十歲起就開始漫游生活,足跡遍及黃河、長江流域,匯集了大量的社會素材和歷史素材,為《史記》的創作奠定了基礎。德國偉大詩人、小說家和戲劇家歌德,前后花了五十八年的時 間。搜集了大量的材料,寫出了對世界文學和思想界產生很大影響的詩劇《浮士德》;我國年輕的數學家陳景潤,在攀登數學高峰的道路上,翻閱了國內外的有關上千本資料,通宵達旦地看書學習,取得了震驚世界的成就;上海女知識青年曹南薇,堅持自學十年如一日,終于考上了高能物理研究生。可見,任何一項成就的取得,都是與勤奮分不開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勤出聰慧。傳說古希臘有一個叫德摩斯梯尼的演說家,因小時口吃,登臺演講時,聲音渾濁,發音不準,常常被雄辯的對手所壓倒。但是,他氣不餒,心不灰,為克服這個弱點,戰勝雄辯的對手,便每天口含石子,面對大海朗誦,不管春夏秋冬,雨雪風霜,堅持五十年如一日,連爬山、跑步也邊走邊做演說,終于成為全希臘最有名氣的演說家。我國宋代學者朱熹也講過這樣一個故事;福州有一個叫陳正元的人,一篇小文章也要讀一、二百遍才能讀熟。可是他不懶不怠,勤學苦練,別人讀一遍,他就讀三遍、四遍,天長日久,知與日懼增,后來終于“無書不讀”,成了一個博學之士。這說明,即使有些天資比較差、反映比較遲鈍的人,只要有勤奮好學的精神,同樣也是可以棄拙為巧,變拙為靈的。
實踐證明,勤奮是點燃智慧的火把。一個人的知識多寡,關鍵在于勤奮的程度如何。懶惰者,永遠不會在事業上有所建樹,永遠不會使自己變得聰明起來。唯有勤奮者,才能在知識海洋里獵取到真智實才,才能不斷地開拓知識領域,獲得知識的酬報,使自己變得聰明起來。高爾基說過:“天才出于勤奮”。卡萊爾也說過:“天才就是無止境刻苦勤奮的能力”。這就是說,只要我們不怠于勤,善求于勤,就一定能在艱苦的勞動中贏得事業上的巨大成就。我想每一個渴望能得到真知灼見的人,是一定能夠體會到“勤”的深刻含意的。
俗話說:“人美不在貌,而在心。”如果一個人沒有美好的心靈,我們常常會厭惡他那漂亮的外表。如電影《天云山傳奇》里的馮晴嵐,她戴著一副眼睛,衣著簡樸,貌不出眾,但是,觀眾卻覺得她很美、很可愛。這是為什么呢?就因為她有一顆晶瑩透亮、純潔高尚的心。相反,《紅樓夢》里的“冷美人”薛寶釵,盡管容顏美麗,又“隨分從時”,但給人的感覺是冰冷中帶著一點陰森。王熙鳳盡管有“一雙丹鳳眼、兩變柳葉吊梢眉,身材苗條,體態風騷”,“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啟笑先聞”,但是她在人們心中始終是個“母夜叉”。
心靈美,是一種純潔的美,它容不得半點虛假,摻不得一粒沙子,任何粉飾裝潢都無法使丑惡的靈魂變美;任何歪曲、誹謗、誣陷也無法使美的靈魂變丑。
外表的美終歸是暫時的,易逝的,花開能有幾時紅,西施也有鬢斑時。只有心靈美,才是一種永不凋謝的美,是一種深沉的美。它越是經受時 間的考驗,越是顯出美的光澤。
愛因斯坦說過:“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斷地給我新的勇氣去愉快地正視生活的,是美、是善、是真。”讓我們在五彩繽紛的生活中,去追求純潔高尚的美吧!
無相關信息 |
鄭州華章MBA培訓中心 |
下一篇: MBA寫作范文之淺談“非有志不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