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MBA職場六大法寶
時間:2012-08-15 07:45:38 來源: 點擊:
美國著名幽默作家馬克·吐溫一次在教堂聽牧師演講。最初,他覺得牧師講得很好,使人感動,準備捐款。過了10分鐘,牧師還沒有講完,他有些不耐煩了,決定只捐一些零錢。又過了10分鐘,牧師還沒有講完,于是他決定,1分錢也不捐。到牧師終于結束了冗長的演講,開始募捐時,馬克·吐溫由于氣憤,不僅未捐錢,還從盤子里偷了2元錢。
其實,不是牧師演講的內容不好、演講的水平不高讓馬克吐溫反感,而是牧師長時間的演講讓早已聽明白的馬克吐溫因感覺浪費時間而感到厭煩,最后導致馬克吐溫采取“偷錢”的方式,表示抗議。這種由于剌激過多強或作用時間過久,而引起逆反心理的現象,就是“超限效應”。
為什么會是“適得其反”?其原因是什么?于是產生了如下分析:
超限效應的原因
其實,在現實中、在職場上也會發現許多超限效應的現象,影響著我們的工作與生活。本人對此產生原因具體分析如下:
1、缺乏自信。這在職場新人、內向性格的人當眾講話或向上級匯報時緊張的人居多。這些人太想把這次講話或匯報做好,早早做了準備。沒想到一上場就緊張,越想說好越緊張,越緊張越結巴,結果別人都聽明白了,他還沒說利落呢!我自己就經歷過臉紅、結巴、越講越不明白的過程。
因缺乏自信產生的超限效應雖也能造成反感,但一般都能得到理解和寬容?蓪δ阒v的效果和印象和能力的評價是不佳的。
2、小看聽眾。這種人往往相當自信,口才好,煽動力強,演講水平也很高,如同上文中的牧師。但經常低估聽眾的能力,生怕大家聽不懂,講得過細、過長,引起聽眾們的反感。其中當聽眾較多,理解能力差距較大時,演好講極其不易。比如上述例子,假如牧師的長時間演講時為了照顧普通民眾的理解水平,而高智商馬克吐溫就無法得到照顧了,出現反感也是正常的。企業開大會、進行大課式的培訓,往往會出現這種情況,有的人嫌講快了,有的人還沒聽懂呢。
小看聽眾造成的超限效應會引起高智商的馬克吐溫式的人的反感。
3、反復叨嘮。有的人在布置工作時、或在一對一的講話時也愛反復叨嘮,老怕別人聽不懂,特別是在批評人的時候,怕別人不夠重視,反復批評強調,其實結果適得其反,引起了他人的逆反心理和抵觸情緒,效果不但低下,而且還會是負面的。
所以,布置工作時重復不要超過兩次,批評別人時準備從分,重要性、危害一次說清,對方理解了就不要重復。
4、炫耀知識。這種人捕住機會就眼睛發亮,一張嘴就滔滔不絕,天文地理無所不知,天南海北無事不曉。講課老師、許多領導、老板、主持人中,這樣的人居多。讓聽眾聽起來頭頭是道,做起來無法下手;大道理都很正確,操作性非常之難。
理論聯系實際不夠,指導性不強,聽聽熱鬧而已。
5、重復制造。我們大家都很煩超限效應的,許多人都經常是超限效應的受害者,對別人的超限效應抓得很準,指手畫腳,議論紛紛。但實際上,我們自己有意無意中也是超限效應的制造者。我們每一個人都要反思:在對待我們的子女教育中是不是超限效應?在企業布置、檢查工作中有沒有超限效應的現象?批評員工是有沒有沒完沒了?
大部分在管理崗位上的網友們可能既是受害者,也是制造者,合二為一了。
超限效應的對策
超限效應不是大的問題,只要我們加強對超限效應的自我管理,掌握正確的思維和方法,堅持換位思考,注意靈活多變,就會減少超限效應對我們的影響,減少我們自己制造超限效應。
------相信自己。這一點很重要。我從一個一說話就臉紅的內向性格的人,到現在時不時成為超限效應的制造者,一個重要的法寶就是:準備充分,一個問題爭取只說一次,就讓大家聽明白了,一般不重復第二次,絕對不能講第三次。
------了解聽眾。無論是開會,還是對客戶的宣講,包括給網友的回復,都要認真地、詳細的了解聽眾,盡可能的掌握受眾對象的信息。開會范圍不應過大,參加人應最好是一個層面的,才會減少超限效應的現象。我們在重大問題對員工宣講時,按不同年齡段、不同工種、不同性別等進行小范圍宣講討論,能聽到大家的意見,容易做好上下共同,取得較好的效果。
------有的放矢。這就要我們到什么山頭唱什么歌,見什么人講什么話,有針對性地宣講,根據不同的受眾對象,制定不同的對策,實現最佳的功效。這可要“拍”好受眾對象的“馬屁”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