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作為上海交通大學中國全球運營領袖項目(China Leaders for Global Operations,簡稱CLGO)項目的在讀MBA學生,朱先鋒開始在戴爾公司的供應鏈運營部門實習,完成一個有挑戰性的咨詢項目。
即便是在一年半以前,朱先鋒和他本科計算機專業的大多數同學一樣,在類似微軟這樣“叫得出名字”的跨國企業中,安分地做著程序員的基礎工作。“從程序員到企業管理層,我發現自己需要學習和平臺。”朱先鋒認為,自己需要的是“雪中送炭”的MBA,“如果不是CLGO項目,當時很有可能會選擇出國留學深造。”
CLGO,中國全球運營領袖項目,這個由MIT(斯隆商學院和工學院)和上海交大(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合作籌備,作為MIT LGO(全球運營領袖項目)的中國版,如今已經走到了第六個年頭。六年中,MIT始終參與并嚴格管理CLGO項目的質量,并且有越來越多的跨國企業、國內本土企業和CLGO項目達成合作。
于今年5月份畢業的2013屆CLGO畢業生,平均起薪27.4萬元,最高薪資漲幅超過4倍。更重要的是,區別于傳統MBA的“高、大、全”,以“打造中國本土制造運營未來領袖”為核心的CLGO項目,不僅讓企業雇主感到驚艷,同時也讓學員的職業發生了質的飛躍。
借美國方法打造本土管理者
上世紀八十年代,以日本汽車為代表的一批制造型企業給美國本土制造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壓力。1998年,以摩托羅拉(Motorola)、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波音公司(Boeing)、聯合技術集團(UTC)和惠普公司(HP)等為首的美國大型制造業企業聯合在一起,共同出資向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尋求工程和管理方面的教育合作。很快,MIT斯隆商學院聯手工程學院旗下的8個專業,共同設立了制造業領袖項目(Leaders for Manufacturing,簡稱LFM)。2009年,LFM項目改名為LGO(Leaders for Global Operations)項目。
從創立至今,LGO項目已經為美國制造業培養了一千多名優秀人才,他們當中不乏像波音(Boeing)商用飛機事業部全球副總裁Pat Shanahan,蘋果(Apple)全球研發總裁Dong Field等全球領先跨國企業的高管。培養技術和管理相通的復合型人才,是美國制造業提升競爭力的首要選擇。
2000年前后,中國越來越凸顯出其“世界工廠”全球角色,與此同時也開始面臨著來自越南、印度等更多新經濟體帶來的制造轉移和生產管理上的壓力。“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進入中國市場,不論是生產還是銷售,都急需一大批‘懂中國’、‘懂技術’、‘懂管理’的本土中高端人才。” CLGO項目主任陳曉榮副教授表示,和當年的美國一樣,中國需要本土制造和運營的高端管理人才,為進入中國的跨國企業乃至本土公司提供解決方案。
2006年,上海交大與MIT合作設立中國制造業領袖項目(China Leaders for Manufacturing,簡稱CLFM)。2010年,順應MIT LGO項目的改革,CLFM項目也更名為CLGO (China Leaders for Global Operations)項目。作為國內第一個跨學科、雙碩士學位項目(MBA和工程碩士),CLGO項目采用MIT LGO 項目模式,打通管理學科與工程學科間的壁壘,同時聯合跨國企業和行業領先公司,培養專注于制造和運營管理的本土高端人才。
“教授上課的時候偶爾會用中文,所有的教材、同學間的討論、案例分析,基本都是英文學習,課程期間學生會去MIT訪學并參觀一些美國企業,毫不夸張地說,我們自認為就是通過MIT系統培訓出來的學生。”朱先鋒略帶自豪地說道。
和朱先鋒一樣,2010級的唐利明也選擇了CLGO項目。如今畢業后,他在耐克公司擔任供應鏈方面的管理工作。“統計學、優化管理辦法、S&OP系統、仿真軟件應用,這些傳統MBA項目一筆帶過,甚至不會涉及的內容,在我們學習的兩年半里都是系統性的課程。”唐利明戲稱自己在CLGO的時候學得“非常吃力”,“對理工科基礎較弱的人,要搞懂這些,還要和實際工作聯系起來,還真要花上點時間。”然而CLGO的操練卻也讓唐利明在如今復雜的工作中相對熟練和輕松了許多。
從學生的角度,看到的或許還只是“表面”,事實上,以嚴謹治學著稱的MIT對于合作項目,也有著和本校項目同樣的認真。“CLGO項目設有管理委員會,每半年召開一次大會。CLGO合作企業代表、MIT LGO項目教授和管理層代表,還有交大三大學院的教授和領導都會坐在一起,討論CLGO項目的發展以及具體課程和活動的安排。”陳曉榮主任補充道,“CLGO項目的授課老師都曾被派往MIT進行至少為期一個學期的培訓。”這些項目背后細致甚至細碎的工作,一點一滴地影響著教學和授課質量。正是把CLGO項目當成生產線上的產品一樣,用質量管理的要求和方法,才能用“學來的方法”在中國的土地上培養出國際標準的管理人才。
新環境 新理念 新趨勢
科技在進步,時代也在改變,二十一世紀的中國和上世紀的美國也并非完全復制。隨著互聯網的興起,供應鏈、物流、運營被越來越多的企業所關注。不管是早年被稱“供應鏈教科書”的戴爾,還是蘋果的全球工廠策略,乃至亞馬遜的線上線下資源整合,未來的供應鏈將不僅僅是企業“買”和“賣”的輔助項目,而是企業生存乃至商業模式的重要支撐和運營環節。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應用,供應鏈管理并不僅僅停留在生產制造層面,服務運營(Service Operation)已經是我們關注的一個方向,未來越來越多的行業需要通過供應鏈進行流程和服務上的再造。”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副院長董明教授表示,“包括亞馬遜、蘋果、戴爾在內,我們的合作企業正越來越多元化,不僅僅停留在傳統制造業,未來還會包括醫院等等,任何需要流程管理的公司企業都將有可能成為CLGO項目的合作伙伴。”
事實上,2010年CLFM項目更名為CLGO項目,名稱上的變更更多意味著項目定位的及時調整。在行業新趨勢的帶動下,CLGO項目隨之做了許多嘗試。“今年下半年,我們會派CLGO項目教授去MIT學習數字化網絡的課程,包括大數據、云計算等新鮮的話題,很快就都在課堂上得到體現。”陳曉榮主任補充道,除了必修課的課程設計,更多的選修課、合作企業高管論壇、講座等一系列內容,將讓校園里的同學始終和市場和企業的現實需求、實際變化聯系在一起。
有的放矢的校企深度合作
企業積極參與人才的聯合培養是MIT LGO項目一貫強調和堅持的做法,這一點在CLGO的項目中也得到了徹底的貫徹。 “CLGO項目與企業的合作關系非常密切,我相信,在中國其他MBA項目中都很難見到類似的合作方式。”陳曉榮主任自信地說道,“我們的人才培養方式是一種企業拉動式的培養方式,合作企業從招生、課堂教學、以及實踐訓練全程參與了CLGO學生的培養。正是因為有了合作企業的深度參與,CLGO學習的內容才會“接地氣”。”據陳曉榮主任介紹,從目前的項目合作內容來看,合作企業的參與方式有許多。
首先,合作企業的中高層領導訪問校園,參與SJTU-MIT CLGO論壇,與學生探討一些卓越運營的話題,面對面的溝通能更好地讓同學知道,企業在思考什么。其次,合作企業開放生產部門以及運營部門,讓CLGO同學去參觀學習,這被稱為公司訪問。此外,合作企業為CLGO學生提供小型的咨詢項目,有些項目還需要與MIT LGO同學一起完成。企業為學生提供長達6個月的實習期,從企業實際運營中發現具有挑戰性的問題,然后把這些項目提交給CLGO的學生,然后學生會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適合自己的實習項目中。
“除此以外,合作企業派他們HR 或者運營的manager,,參與CLGO招生面試,共同努力挑選具有潛質的學生,期望通過培訓這些學生能夠成為未來企業運營的領軍人物。在培養過程中,合作企業幫助我們開發課程。優秀學員可以進入合作企業成為正式員工。”陳曉榮主任補充道。CLGO學生的職業發展是陳曉榮主任頗為自豪的一點。
唐利明同學在CLGO項目學習過程中被耐克公司相中,通過實習獲得了現在的工作。和他一樣,朱先鋒在進入戴爾實習前也做了不少功課,“實習也是個雙向選擇的嚴肅過程”,如今他正期望通過自己的表現順利地獲得公司認可。
“我們歡迎所有在供應鏈和運營方面有需要和有意向的公司參與CLGO項目的合作。”對此,董明副院長表示,如果說幾年前合作企業的名單上還只是跨國企業,那么隨著國內公司對供應鏈管理人才的需求和重視程度的提高,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國企、民企開始關注CLGO項目和畢業生人才的儲備選拔,更有國內企業主動推薦自己公司的員工送往CLGO項目進行培養。
不斷走向成熟的CLGO項目目前已經得到國內外專業教育機構、國內外的知名企業、包括媒體在內的社會各界的高度認可。上海交大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是國內唯一一家獲得三大權威認證(AACSB、EQUIS、AMBA)的商學院,在這三大機構對學院的認證報告中,無不對CLGO項目給予高度評價。2012年,交大和清華、復旦三校一起成為首批通過中國高質量MBA教育認證的學校,CLGO項目也得到了認證專家的高度認可。在由二十一世紀傳媒主辦的“21世紀商學院競爭力調研”中,CLGO項目在2011年度和2012年度連續兩年被評為“最具特色競爭力MBA項目”。
又是一年MBA備考路,如何直通心中的理想商學院 MBA/MPA/MPAcc聯考分數線中A類/B類分別是什么意思? MBA學位與學歷的聯系與區別 又是一年MBA備考路,如何直通心中的理想商學院 2011年1月份全國碩士研究生MBA考試英語真題 答案詳解 |
鄭州華章MBA培訓中心 |
下一篇: 國內MBA教育需要在國際舞臺上贏得更多聲譽 |